我2006年8月来到潍坊职业学院,至今已有13个年头了,讲授的课程已有十几门。回顾授课的历程,无一不是揉进了教改的元素,学生的瓶颈与授课的瓶颈在纳涵了教改元素后,纷纷化为乌有,学生迈出了成长的一大步。
教改念头的萌生
我接的第一门课是农业微生物,这门课经过了久远年代的沉淀,章节的安排趋向于理论的系统性。这种理论的系统性实际上偏离了理论服务于实践的灵活性。我在了解了学生的就业状况后发现,我校培养的学生从事的工作大多不从事理论的传播,而是生产实践。这样,教师授课的重心也要随之调整到将理论落实到实践中,将授课的形式与内容落实到社会生产与服务实践中。接下来问题产生了,这种调整搜遍网上没有教材能够匹配,没有经验可以借鉴。于是,教改的念头萌生了,我自己尝试吧。没有教材自己编,出版与否不重要,重要的是学生可以参考。设置更多与企业生产或服务相关的实训项目,摸索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匹配的时机。在得到了学院及教务处领导的大力支持后,教改开始了。
教改中课时的调整
以理论讲授方式设置的两个45分钟的课时,不能满足实践操作的需要,我在备课时先操作一遍,确定操作需要的准确时间,充分估计学生因为手生可能需要的更多时间,再加上穿插理论讲授的时间,从而确定一次课的时间。有的实训需要一整天的时间,或者连续三天能够完成一个任务,或者连续五天能够完成一个项目,课时就安排一天或三天或五天,但总课时按照人才培养方案执行,其他课程的安排做相应的调整。虽然在课时摸索与安排时,我与老师们的付出巨大,连续五天的实训,累的我腰疼、脚后跟疼,但看到同学们有条不紊的最终拿出他们的实训作品时,我们会心为笑容。
教改中的项目选定
授课内容的选取,影响到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角色的转变,比如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的学习,学习的项目就是食品检验的国家标准要求的检验项目,在学习项目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,师生们共同解决。比如检验过程中如何尽可能得避免出现污染问题,培养基用量的准确估测问题,避免不必要的时间与物品浪费等。学生如果从事食品微生物检验岗位的工作,在岗位上的学徒期几乎为零,这种学习的效果大大坚定了学生的工作信心,也满足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渴望。
十年如一日,我在教学改革的路上不曾有半步的停歇,探索了十多门课的适宜授课方式,十三次获得学院优质授课奖和优秀教师荣誉称号。在授课的过程中与学生结下了深深的超乎师生的友情,不知道什么时候我多了一个称谓“韩妈妈”。我很珍惜这个称谓,其中蕴含的情感会激励我在教改的路上越走越踏实。(韩磊老师)